“点”是绘画构图中最为基本的元素;
点在构图中所占比例较少。“点”一般会在绘画构图中发挥点缀作用,增加画面的活力。
康定斯基认为:“点放对位置,会使人感觉兴奋愉快;若不是,就会令人感到不适。”
画面中点的位置、形态的不同,有影响人情绪、心理的作用。
如:点位于平面中央,有着集中感、稳定感,如果明点移到左边或者右边,就会有不安定和不均衡的感觉;
数量更多一些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自由排开会产生韵律感、活泼感和愉快感;
画面“点”的运用注意事项:
1、“点”的应用应结合色彩、大小。
不同大小的点,是绘画构图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绘画构图的主题,会被过大面积的点所影响。
如:风景画中使用过大面积的人物构图,则会对画面主题造成影响。
2、画面点的应用,需要结合画面的需求,要确保不影响画面层次感下,变得更加生动。
吴冠中《玉龙山下古丽江》
用较为抽象的点来表现出屋顶的感觉,点和点之间的穿插排列,表现出古镇房屋的层层叠叠的密集感和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点相互穿插、呼应,产生和谐的韵律感。
房屋的屋顶实为一个个的面,在表现这些屋顶时,使用面积大小不同的面,面既表现出屋顶的形态,也通过面积上的大小关系,很好地体现出透视上的变化。
在灰色屋顶中穿插出现的重色——黑点和露出的虚点——白色的点,让画面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少量的黑白点的穿插,让画面具有旋律上的跳动感。
这些表现屋顶的灰色的点有秩序的构成,形成整幅画面中的一个灰面,在画面中产生秩序感和稳定感,也和画面的上半部分的天空形成很好的明度对比,在面积比例上,也很符合构成中的和谐的规律。
刚刚提到的画面中的白色虚点,也是一种不等间距的构成,这种构成形式即体现出画面的透气感,很好地表现出房屋的密集和由远及近的大小变化。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