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上的花纹雕刻,勺子上的镂空设计,对结构不变的大众观念让餐具设计趋于表面。而如今社会的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需求,各种“奇形怪状”的餐具应运而出,为不同人群提供便利。
Benefeat餐具
设计师发现市面上现有的弱势族群辅具除了缺乏外观设计外,也容易标示使用者为特殊族群,致使使用者使用时遭异样眼光看待并产生心理压力。因此针对成人脑性麻痹患者,以现有辅具为基础,设计了一套可以帮助进食的餐具組合。
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着重于餐具外型与常人无异,但是却有一些贴心的设计来辅助脑性麻痹患者使用,甚至一般人也愿意使用的餐具組合。
Nendo骨骼餐具
优雅而又优雅的不同凡响,Nendo 的最小餐具设计看起来就像是有其含义的。引人注目的勺子细节不仅提供了餐具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帮助您轻松的将勺子、叉子或刀具放在架子上、支架上或甚至是其他餐具上。
其轮廓纤瘦如骨骼般的外型被设计出来后恰当的给它「skeleton」的命名,这套餐具采用 PVD 涂层,有四种不同颜色,银色,黑色,铜色和金色,可提供防划伤和防污表面。
米制餐具
印度发明家 Narayan Peesapaty 为了减少塑胶餐具,用小米、米饭和面粉等天然食材做成各种汤匙、筷子,让人用餐完后,可以把餐具一同吃下肚,还有原味、甜味、辣味3种口味可以选择。
Bakey’s 推出的餐具,可以保存三年,而且不含防腐剂,若不想食用,放在土裡约 4、5 天就会自行分解。这套可食用的餐具,不仅不会污染环境,价格也十分亲民。
------------------------------
印度有米制的汤匙,台湾也有稻壳筷。发明者黄明星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将稻壳剩余物再生利用,做成稻壳筷。并坚持层层把关,确保无农药残留,目前不少餐厅业者跟进,全面禁用竹筷子,改用铁筷或稻壳筷。当然,大陆的稻壳筷也不甘示弱。
DR-HUSK 滑动查看更多→
Tomorrow Machine
瑞典林业组织 Skogsindustrierna委任设计工作室Tomorrow Machine和研究机构 Innventia 共同进行的一个叫做「Ekoportal 2035」的项目,主题是探究人类在20年内对森林资源利用的可能性。
这是该项目的第一件作品,采用植物纤维素(Cellulose)制作的具有自我清洁功能的碗和碟子。这两件餐具的表面通过特殊涂层技术处理,像荷叶一样,能自动排斥其他物质,保持自我清洁。不仅在制作过程中节省能源,亦永远不需要用水和其他化学物质去清洁。
触感标記餐具
社会上有着一群无法正常生活的人,不论是先天或后天的残缺,都使得他们比一般人更加的辛苦,尤其以视障者来说又更为艰辛,在无法看见任何人事物的情况下,仅能靠着听觉、触觉等感官接触一切;虽然无法顾及全面的生活,但设计师Simon Kinneir用心设计了一套专属餐具,为视障者改善用餐时的不便。
Simon Kinneir在各式各样的餐具上加入了类似点字概念的立体标记,让视障者经过学习后能正常使用餐具。
滑动查看更多→
除了立体标记外,并加入了有着深刻纹路的厨房粘板,让视障者自行切菜时可直接顺着纹路下刀。
滑动查看更多→
Simon Kinneir也贴心地为放置锅具的地方设置一套支架与隔热垫,让视障者不论放置锅具或盛装食物,都能安稳地待在原位!生活上平凡的餐厨用品,在Simon Kinneir设计下,解决视障者用餐的不便。希望这套用具能顺利帮助视障者改善生活的一部分,也期许这个社会能更加体谅接纳身心障碍人士。
双胞胎餐具
滑动查看更多→
这两种餐具可以自然地相互锁在一起,成为第三种完全不同的餐具,Lekue出色地执行了这一计划,创造了一套吃的工具,可以分别作为刀叉和餐刀使用。
滑动查看更多→
而当你反过来使用时,即可作为筷子成对使用,实现第三种功能。即使不用时也可以将刀叉小口拼接在一起,防止丢失。
Farandole婴幼儿安全无毒系列产品
工程师爸爸在孩子入睡的夜晚不停努力地思考:如何在「保护宝贝安全」的实用诉求前提之下,加入活泼可爱的元素设计出一套「好餐具」,于是此产品在期盼之下诞生了。
滑动查看更多→
聪明的边缘设计:让食物弹回盘中,减少溢出。细致光滑的背面:造就不翻盘强劲的吸附力。
外高内低设计:外缘较高避免食物洒落外部,内缘较低方便孩子取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易洗、易干的硅胶材质,前方还有口袋设计,接住落下的食物,在孩子饱腹的同时,让桌面更加干净
超现实主义特色餐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位于阿姆斯特丹的 Steinbeisser 公司与设计师、艺术家一同合作创造出来的。他们将设计与高档美食融合在一起,为自家在线商店 Jouw 生产了超越传统实用性理念、带有浓浓超现实主义特色的餐具。
在他们看来,餐具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便利吃饭体验,更应该鼓励用户重新思考人类与器具之间的关係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它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共创者JouwWijnsma和Martin Kullik 在 Jouw 网站上说到,「这不仅仅关乎美好外观,我们同样关注可持续性问题,这也是为什麽所有的作品只选取类似木材、葫芦、石头、黏土以及玻璃这些天然材料的原因。它们通常也就地取材,多使用一些搜寻到的、回收的又或是重複使用的材料。即便是作品的一个极小部分,如胶、油漆或玻璃,都是有机和可再生的降解物。」
带尾巴的餐具
来自于设计师Ivan Erkic设计的勺子,其实只是简单的弯曲了一下,就像多了一条“小尾巴”却像赋予了它魔法一样,多了很多功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勺子的把手被弯曲了,这样便可以轻松的别在杯子里、盘子上,不易滑落。更特别的是,这个小尾巴还可以别在开封的食物袋口上,像一个发夹一样,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tikchops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Michel ina 设计了此款餐具,轻松创造出利于大人小孩皆易上手的用餐工具,让你不受左右手限制,在轻松自在的操作中创造出一段段美好的用餐时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类似于夹子的造型,将筷子及叉子的用途集结于一身,简化的造型为新的餐具创造出优雅的线条与流畅的体态,末端一段延伸且弯曲的部分使它更适于取用各类型的食物,也使其运用上的便利性及适应性有大大提升效果。
------------------------------
未来的餐具设计会更加多样化,无论是外卖人群所需的一体化餐具还是家居生活的实用餐具,都会在未来更加完善,并添以些许艺术化的创作,让餐具更加富有思考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条)